MENU

【林明昌老師說莊子】——天地有情.江湖相忘

時間:2020/04/18、4/25、5/2、5/16、5/23、5/30、6/6、6/13等八個周六 10:00~12:00
地點:李國鼎故居(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)

主講人簡介:
林明昌老師
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副教授
佛光大學教務處自學力中心主任、學生學習發展中心主任、世界華文文學研究中心主任
曾任林語堂故居執行長、王雲五基金會副董事長、台灣商務印書館編輯指導

報名:請按此連結

內容簡介:
  人們的心往往被成見阻塞,耳所聞,目所見,都染上顏色。「虛而待物」自在逍遙的心法,足以消解人生的偏執與焦躁。莊子論心齋說「無聽之以心,聽之以氣。」什麼是氣呢?「氣也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」又說「唯道集虛」、「虛者,心齋也。」
  能去除心中的雜染、貫通思想的阻塞,才能在虛無之中散放光明,以至吉祥。唯有虛,才能無不將、無不迎、無不毀、無不成,隨萬物變化,來自來,去自去,生自生,滅自滅。
  凡是太重視自我,要求自我實現、自我成長、自我期待、自我認知,則難免遭遇挫折、阻礙、失敗、衝突。莊子說「至人無己」,消解自我的執著,聽之以虛,才是心齋。才能「虛室生白,吉祥止止」。
  人事處理得宜,又能忘乎物、忘乎天,就可以稱為「忘己」。忘己的人,就能「入於天」。「氣也者,虛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虛。」可見「忘己入於天」以及「唯道集虛」思想之重要。
  現代人比較熟悉佛教所說的「空」、「無常」,卻不知莊子談「虛」、「忘」、「無常」 、「無為」,亦有其超越之處。
  這種「集虛」、「忘己」的思想,可以化為我們自在逍遙的生命型態,或許更符合現代乃至後現代後之人嚮往的境界。

附註:本活動為林明昌老師自辦,有需洽詢請聯繫:lin747@gmail.com


李國鼎故居 地址:(10054)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
電話:(02) 2356-4398 傳真:(02) 2393-5920
E-mail:ktli@ktli.org.tw

瀏覽人次:
^